东恒机械网

清朝时期的通宝有哪些,具体怎么识别?

  据记载清朝时期通宝有7种,小面我就具体介绍下:

  1.为清太祖元年(公元1616年)所铸造。传世有,两种文字。铸行量不大,存世较少,价格较一般钱币普通品为高,满文钱为型。而且读法不同与一般钱文制式,按左右上下顺序读,颇为奇特。汉文钱为制式,发行量不大。传世还有种天命汗大钱,是不是伪品正在考证之中。满文钱面文译作“天命汗钱”,此钱依老满文写成,读法由穿左读起,至穿右,再上下读。左为阿甫开依,汉语为天;右为福令阿,汉语为命;上为罕,汉语为汗王;下为几哈,汉语为钱,合译为天命罕王之钱。满文读音为:“阿甫开依福令阿罕几哈”。

  2.“康熙通宝”背满、汉文“苏”罗汉钱式方孔铜钱,钱径为26毫米,穿径6毫米,面缘3.5毫米,背缘5毫米,重4克。该钱黄铜鎏金,钱文楷书,清晰秀丽,地张平滑,缘宽品佳。该钱于2000年在通州被发现,因存世比较稀少,也较为特别。该钱的特点是,康熙的“熙”字类似“臣”旁,“宝”字中的“缶”写成“生”字不出头,“通”为单点,“甬”头略俯;边缘较宽,尤其是在面背文字的笔划间及钱缘的内边道处留有刻琢的刀迹;钱面、背地张皆凸起,钱文微下陷,字字显得深峻、干净,与翻铸之钱有着明显的区分;内、外廓和文字的表面都鎏过金,并有金属剥落的流通痕迹等。

  3.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厘米,厚0.1毫米,重约2.4-4.8克。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乾隆通宝连宝泉、宝源在内先后有22局开铸,多用黄铜与青铜,也引进国外洋铜浇制法。新疆地区新用方孔圆钱,开设伊犁、际克苏、叶尔羌、喀什葛尔等局,因用自产红铜鼓铸、故称为"新疆红钱"或"晋尔钱"("普尔"维语即钱的意思)。乾隆通宝只少数钱背文看见星号或汉字。乾隆通宝还有合面钱、吉语钱以及私铸劣质钱、鹅眼钱等,品类不下百种,存于世上的有雕母数种,至为珍贵。

  4.嘉庆通宝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钱径2.2-2.6厘米,重2-4克。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记局名19字。少数钱背星月纹以及记地或吉祥汉字(如:桂、福、寿、康、宁),吉语背文如:"天子万岁"、"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日日生财"、"嘉庆万岁"、"唯和唯一"、"如卖三倍"、"四方来贺"、"五世同堂"等多达20种,为历代古泉所仅见。

  5.道光通宝铸于清宣宗道光年间(1821-1850年)。钱径一般2.2-2.7厘米,重2.5-3.6克。钱文"道光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石而左直读,钱背是记有宝局二十名的满文。道光通宝形制特点基本与嘉庆钱相同,所不同者只是新疆阿克苏、库车因缺少黄铜而开始铸折五当十升值平钱,这是清代虚值大钱的滥觞。道光通宝只少数钱背有星月纹以及记地、记年、记值的汉字,但却不多见。在制作上,道光通宝粗疏,除户、工二部宝泉、宝源二局所铸形态稍整外,各省所出的质地都很劣,加以私铸劣钱充斥,因而大小不一,轻重悬殊。除新疆红钱二种外,几乎没什么希罕之品。

  6.光绪通宝于清光绪德宗年间(公元1875-1908年)铸。钱文楷书或楷兼隶,楷兼宋三体,有小平钱、当五、当十等。背文满、回文记局、记年、记吉语,记批次等多种形式。光绪钱是中国造币史上首次引进西洋机制造币方法铸造的第一批中国样式(外圆孔方)的行用钱。

  7.宣统年间,全国各省几乎都已停铸制钱,仅宝泉局铸过一种重一钱的“宣统通宝”小平钱,数量也不多,分为大小两种,新疆地区有“宣统通宝”红钱,以及宝广、宝福两局出过机制币。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古代金属钱币的发行状况,从侧面反映出历史的沿革过程,比如大清王朝的各类钱币的铸造历程,最初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父子俩的“天命”和“天聪”钱币,呈现出草创时期的特点,单一粗犷;顺治入关确定对全国的统治后,借鉴前明,改革创新,“顺治五式”成为后世蓝本,奠定了清朝钱币的锥形;康乾盛世的精美统一,成为当时的典范;嘉庆时期,社会矛盾呈现,为解决财政危机,钱局偷工减料,钱币质量下降;道光、咸丰时代,内忧外患丛生,银贵钱贱,粗制滥造的极多,大钱横行;同治、光绪时期,外国机制币引进,铜板充斥于市场,冲击着圆形方孔钱的统治地位;宣统末世,宣告了孔方兄命运的终结。

  一部钱币史就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时代兴衰史,从钱币中我们可以一窥当年的风风雨雨,能够一眼百年、千年,感触岁月时光的洗礼。

  下来就让我们进入大清王朝的钱币史海中徜徉一番。

  1.为清太祖元年(公元1616年)所铸造。传世有,两种文字。铸行量不大,存世较少,价格较一般钱币普通品为高,满文钱为型。而且读法不同与一般钱文制式,按左右上下顺序读,颇为奇特。汉文钱为制式,发行量不大。传世还有种天命汗大钱,是不是伪品正在考证之中。满文钱面文译作“天命汗钱”,此钱依老满文写成,读法由穿左读起,至穿右,再上下读。左为阿甫开依,汉语为天;右为福令阿,汉语为命;上为罕,汉语为汗王;下为几哈,汉语为钱,合译为天命罕王之钱。满文读音为:“阿甫开依福令阿罕几哈”。

  2.“康熙通宝”背满、汉文“苏”罗汉钱式方孔铜钱,钱径为26毫米,穿径6毫米,面缘3.5毫米,背缘5毫米,重4克。该钱黄铜鎏金,钱文楷书,清晰秀丽,地张平滑,缘宽品佳。该钱于2000年在通州被发现,因存世比较稀少,也较为特别。该钱的特点是,康熙的“熙”字类似“臣”旁,“宝”字中的“缶”写成“生”字不出头,“通”为单点,“甬”头略俯;边缘较宽,尤其是在面背文字的笔划间及钱缘的内边道处留有刻琢的刀迹;钱面、背地张皆凸起,钱文微下陷,字字显得深峻、干净,与翻铸之钱有着明显的区分;内、外廓和文字的表面都鎏过金,并有金属剥落的流通痕迹等。

  3.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厘米,厚0.1毫米,重约2.4-4.8克。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乾隆通宝连宝泉、宝源在内先后有22局开铸,多用黄铜与青铜,也引进国外洋铜浇制法。新疆地区新用方孔圆钱,开设伊犁、际克苏、叶尔羌、喀什葛尔等局,因用自产红铜鼓铸、故称为"新疆红钱"或"晋尔钱"("普尔"维语即钱的意思)。乾隆通宝只少数钱背文看见星号或汉字。乾隆通宝还有合面钱、吉语钱以及私铸劣质钱、鹅眼钱等,品类不下百种,存于世上的有雕母数种,至为珍贵。

  4.嘉庆通宝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钱径2.2-2.6厘米,重2-4克。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记局名19字。少数钱背星月纹以及记地或吉祥汉字(如:桂、福、寿、康、宁),吉语背文如:"天子万岁"、"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日日生财"、"嘉庆万岁"、"唯和唯一"、"如卖三倍"、"四方来贺"、"五世同堂"等多达20种,为历代古泉所仅见。

  5.道光通宝铸于清宣宗道光年间(1821-1850年)。钱径一般2.2-2.7厘米,重2.5-3.6克。钱文"道光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石而左直读,钱背是记有宝局二十名的满文。道光通宝形制特点基本与嘉庆钱相同,所不同者只是新疆阿克苏、库车因缺少黄铜而开始铸折五当十升值平钱,这是清代虚值大钱的滥觞。道光通宝只少数钱背有星月纹以及记地、记年、记值的汉字,但却不多见。在制作上,道光通宝粗疏,除户、工二部宝泉、宝源二局所铸形态稍整外,各省所出的质地都很劣,加以私铸劣钱充斥,因而大小不一,轻重悬殊。除新疆红钱二种外,几乎没什么希罕之品。

  6.光绪通宝于清光绪德宗年间(公元1875-1908年)铸。钱文楷书或楷兼隶,楷兼宋三体,有小平钱、当五、当十等。背文满、回文记局、记年、记吉语,记批次等多种形式。光绪钱是中国造币史上首次引进西洋机制造币方法铸造的第一批中国样式(外圆孔方)的行用钱。

  7.宣统年间,全国各省几乎都已停铸制钱,仅宝泉局铸过一种重一钱的“宣统通宝”小平钱,数量也不多,分为大小两种,新疆地区有“宣统通宝”红钱,以及宝广、宝福两局出过机制币。

  清朝时期的通宝如何识别?很简单用你的眼睛仔细看完我的回复你就知道了。

  清朝是努尔哈赤为首的少数民族打败了明朝而建立的,当时的货币都是按照年号铸币天命通宝分汉字跟满文钱币另一个是比较珍惜的钱币为满文天聪通宝。

  努尔哈赤毙命后,入关后第一任皇帝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年号顺治铸币顺治通宝。

  第二任玄烨也就是康熙大帝,年号康熙,铸币康熙通宝。第三任胤禛四阿哥年号雍正铸币雍正通宝。第四个弘历年号乾隆,铸币乾隆通宝。第五个爱新觉罗永琰也就是嘉庆皇帝,年号嘉庆铸币嘉庆通宝。第五个皇帝就是道光皇帝,年号道光,铸币道光通宝。第六个是咸丰皇帝,由于西方列强跟日本鬼子的侵略他的父亲道光割地赔款导致国力衰败,留给儿子咸丰钱很少很少,所以咸丰老儿为了尽快回复国库铸币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并且大小不一,金融混乱,民不聊生。也是清王朝走向灭亡的开始。第七个是载淳也就是同治皇帝铸币同治通宝,祺祥通宝,祺祥重宝。由于国力衰败铸币质量用铜很差。第八个是光绪皇帝也是慈禧皇太后专权的年代,铸币光绪通宝,第九个溥仪年号宣统铸币宣统通宝。

  

清朝时期的通宝有哪些,具体怎么识别?

  

清朝时期的通宝有哪些,具体怎么识别?

  

清朝时期的通宝有哪些,具体怎么识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摇臂钻床_数控钻床_多轴钻床_台式钻床-东恒机械网 > 清朝时期的通宝有哪些,具体怎么识别?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